

园区世界(www.parkworld.net)以园区发展大数据为依托,从投资项目数量、投资项目质量、综合活动组织、支撑体系建设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三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各省市2024全年的投资热度进行综合分析研判。
注:
1.本投资热度研判维度之一的“投资项目”评判维度,以产业投资项目为主,不包含房地产、基础设施类建设项目。
2.本投资热度研判的“投资项目”评判维度,以2024全年各地的增量投资项目为统计依据,与各地的存量总量及长周期投资趋势无必然关联。

根据2024全年各地的综合发展态势,“园区世界”对各地的投资热度开展综合分析研判,并依据评判结果,对全国各省份2024全年的投资热度进行综合评判(为最大限度地体现可比性,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的研判结果不计入综合排名)。

江苏、广东、湖北、安徽、河南位居2024年全年各省区(不含直辖市和港澳台)投资热度排名前五位,江苏省延续以往的发展态势,在投资热度方面的比较优势依然明显。在国家及省市政策导向、热点产业门类发展的要素匹配等综合因素影响下,中、西部地区较以往的投资热度排名有所上升。


根据2024全年各地的综合发展态势,“园区世界”对各地的投资热度开展综合分析研判,并依据评判结果,对各城市2024全年的投资热度进行综合评判(投资热度百强城市排行榜)(为最大限度地体现可比性,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的研判结果不计入综合排名)。

苏州、无锡、武汉、成都、深圳、合肥、长沙、南京、广州、郑州位居2024年全年投资热度百强城市(不含直辖市和港澳台)前十位。苏州、无锡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及综合发展生态,投资热度延续以往的高涨态势。
以合肥、武汉、长沙等为代表的城市,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载体建设等方面多维度发力,热度提升,发展成效显著。
特定产业的发展热度提升,为有产业基础、有资源禀赋、有政策导向的城市带来发展契机。低空经济的热度高涨,促进以成都、沈阳、西安、哈尔滨、上海、南京、南昌、绵阳、自贡、芜湖、深圳、广州、珠海、滨州等为代表城市的投资热度提升。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提升了部分西部地区城市的投资热度。

根据2024全年不同产业领域的综合发展态势,“园区世界”针对特定产业领域,从产业投资项目数量、产业投资项目质量、产业综合活动组织、产业支撑体系建设四个维度出发,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典型产业领域开展产业投资热度的综合分析研判。

2024全年,低空飞行器、具身智能机器人、商业航天位居“园区世界”2024全年中国制造业投资热度10强领域前三位,政府推进、科创开展、资金支持、活动组织、平台搭建、支撑保障等方面动作频繁,创新发展成效显著,初步呈现出“跨界”推进及融合发展的趋势。

2024年,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数字经济、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航空航天、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下,以大模型、量子科研、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领域投资热度高涨。
2024年,科技创新备受关注,科创主体不断涌现、科创平台积极搭建,科创孵化、概念验证、小试中试、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领域的发展势头强劲,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推进。

2024全年,无论是从地方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发展、资本市场关注、发展平台搭建等方面来讲,低空经济都是最炙手可热的产业领域之一。尤其是地方政府层面,从省区到地市,纷纷将低空经济作为重点产业领域进行谋划和推进,“天空之城”被众多城市设定为发展目标。

2024全年,低空经济发展可谓“遍地开花”。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川渝地区,依然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中部地区加速推进,其他地区也快速跟进。深圳、上海、北京、广州、合肥、成都、西安、沈阳、哈尔滨、南昌、重庆、天津、武汉、长沙、苏州、无锡、南京、芜湖、珠海、自贡、青岛、安阳.........,依托自身的综合资源支撑,高效推进低空经济发展。

相较2024年上半年,2024年下半年低空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呈现了“遍地开花”的发展态势,低空经济在各地受关注程度更高,低空经济发展推进的更快、走得更实。有条件的地区推进研发和生产,基础欠缺的地区以应用为牵引,统筹谋划和推进低空经济发展。
民企、国企、央企、外资纷纷介入低空经济领域,传统航空主业之外的市场主体,也加强向低空领域的产品拓展。通用机场的规划建设广受关注,低空产业园、飞行营地、起降点的规划建设快速推进。
企业“跨界”发展、产业融合发展、市场主体合作发展的示例不断涌现。广汽集团发布全新飞行汽车品牌“高域/GOVY”及第二款飞行汽车产品GOVY AirJet、长安汽车推动飞行汽车产业发展、中交集团旗下中交信科携手亿航智能共同布局建设空中交通数字与地面基础设施等低空产业生态、中国通号与中国邮政共建低空经济新生态......

各类低空飞行器的研制进程快速推进,应对不同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不断涌现。

市场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低空航线在各地推出,在客货运、文旅、应急、巡检等方面都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引领效应。
2024年,低空经济领域的热点事件不断涌现,彰显社会各界关注低空、发展低空的意愿、信心、决心、行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司。
——《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指南(V1.0)》发布。
——中央空管委在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六个城市开展eVTOL试点。——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低空经济创新联合体成立。
——工信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部署推动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以《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为代表的各省市区的政策、规划、方案纷纷出台。
——以中国低空经济联盟为代表的各类相关组织成立。
——民航局从加强适航审定体系和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促进低空经济发展。
——《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出台。
——以安徽省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广州低空产业创投基金等为代表的各类基金设立。——以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南省低空经济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各地市场发展主体设立。
——以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及生产制造基地项目落户成都、航天时代低空科技有限公司落户重庆、峰飞总装基地落地武汉汉阳等为代表的产业发展不断涌现。——以上海昆山低空城际航线开通、深圳机场实现首次高低空融合试飞、“中欧班列+低空物流”模式在成都落地、“低空+轨道”空铁联运项目在深圳北站开航等为代表的场景应用加速拓展。
——以中航工业“领雁”AG100飞机、览翌航空客运eVTOL(LE200)、沃飞长空AE200航空器、航景创新“FWT—2000突击鹰”、时的科技E20 eVTOL、白鲸航线W5000、联合飞机镧影R6000、“祥云”AS700等为代表的低空飞行器不断发展。
——以嘉兴海宁围绕A1级通用机场标准建设的航空飞行营地为代表的低空经济发展综合体建设在各地谋划和推进。
——以上海虹桥国际低空经济产业园、自贡航空产业园、广州花都低空经济产业园为代表的各类园区平台建设热度高涨。
——以中国(成都)低空经济研究院、南通通州低空经济产业和技术研究院、广州市轨道交通产业联盟低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常州低空融合发展创新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长三角(苏州)创新研究院低空经济中心、武汉市低空经济研究院等为代表的教研平台发展不断推进。——以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苏州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珠海市低空空中交通管理服务平台等为代表的服务平台加速建设。

2024年,人工智能广受关注、发展迅猛,“新动作”与“新动向”不断涌现,一系列科创平台和产业载体应运而生,各地纷纷出台了更具比较优势的支持政策。由此也引申出算力、算法、数据、芯片、场景、管控的成体系发展,进而带动大模型、智能汽车、具身机器人的热度提升,同时赋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智慧城市、文化创意等关联产业高效发展。

全球大模型极速发展。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如火如荼,赋能千行百业。在以金融、文化创意等领域,智能搜索、辅助写作、智能问答、智能研发、智能视觉、辅助设计等功能不断迭代升级。工业领域大模型不断涌现,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翼型AI生成式系统“书生·翼飞”
——AI谱学大模型“书生·言普”
——南方电网“驭电”智能仿真大模型
——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大模型“文鳐”
——中国移动九天AI大模型
——中国电信视频生成大模型
——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
——金融信创运维大模型
——视觉工业大模型
——千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
——知识增强千亿大模型鹏城-百度·文心
——.......................
具身智能机器人热度飙升。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实体,正在大模型催化下加速产业化落地。多地出台政策举措、打造发展平台、招培市场主体,大力推进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行业在侧重“大脑”和“本体”的同时,以场景应用为突破口,推进具身大模型的发展,致力于形成技术闭环、数据闭环和商业闭环“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生态。
——宇树科技发布了最新机器狗产品B2-W,旗下的明星人形机器人产品Unitree G1备受行业关注。
——广汽集团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
——乐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产线在吴江东太湖畔正式启动。
——具身人形机器人公司展示首台商业化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天行者一号(SKYWALKERI)。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Konka-1)。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天工”。
——优必选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园暨优奇智能总部项目在无锡开工建设。
——上海启动人形机器人数据集建设。
——小米机器人公司迁入北京亦庄小米汽车工厂。
——优艾智合-西安交大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揭牌成立。
——位于北京未来科学城的机器人产业园2026年投用。
——重庆市教委将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专业纳入年度全市普通高校紧缺急需本科专业清单,重庆机器人产业正按照“232”发展思路进行规划布局。
——《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成都市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山东省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等为代表的各地政策举措发布。
——.......................

2024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国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神州大地科技创新的热潮涌动,科创平台不断涌现、科创成果层出不穷、科创体系完善提升。

以北京怀柔、上海张江、粤港澳大湾区、合肥、西安为代表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成渝、武汉、西安为代表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不断优化提升科技创新的发展成效及综合能级。
以天津、长沙、杭州、郑州、苏州、无锡、绵阳等为代表的地区,也在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及发展需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

不同地区根据自身的综合发展能级(经济、科技、产业、人才......),结合区位、交通等要素的综合影响,在发展内涵及空间布局方面统筹考量,在”有中生优“和”无中生有“的发展路径方面不断探索,在”自力更生“和”借力发展“方面寻求平衡,在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大体系中科学划定发展边界、明确发展重点,以优势资源的极致化利用促进高效发展。

2024年,各地在区域发展、平台谋划、项目招引、政策出台、活动组织、创新举措等方面,开展了积极并且富有成效的探索,在特定领域也涌现出具有共性的发展新趋势。
未来产业谋划。在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上,有条件的地区开始面向科技创新前沿,着力推进未来产业的谋划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各地未来产业布局主要聚焦在深空、深海、深地、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通信、未来健康、未来交通等领域,量子、北斗、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合成生物、飞行汽车(低空经济)等产业领域备受关注。
产业集群发展。国家和省市高度重视产业集群的发展,在培育优质企业、优化产业生态、完善治理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致力于提升特定集群综合竞争力,推动集群加快向世界级迈进。《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包含了35个集群,支持优势领域率先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各省市也根据自身产业发展的态势,采取多种举措,推动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也更加强调“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
体系化发展。在综合竞争加剧,产业发展及招商引资愈加科学化、精细化、系统化之际,有条件的地区更加重视体系化发展所带来的协同效能。如苏州市通过聚焦一个特色产业、制定一个产业规划、组建一家国资公司、建设一个功能园区、引进一家大院大所、设立一只产业基金、成立一个服务机构、集聚一批龙头企业、搭建一批合作平台、打造一个品牌盛会的“十个一”特色机制,致力于打造从源头创新到产业化落地的全流程创新体系,助力特色产业高效发展。
中试和概念验证。为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各地加快中试基地和概念验证中心的建设,以“概念验证+中试基地”双支撑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如广东出台加快构建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实施意见、杭州打造全国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之都、成都致力于建设西部中试中心、首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中心建设等。
专利转化。以专利产业化为导向,有效利用专利的权益纽带和信息链接功能强化专利转化运用受到普遍关注。国家出台了《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全国各地也纷纷出台落实专利转化运用的专项行动方案、制订相应的政策举措、举办各类供需对接活动、推动相关的体制机制创新等,促进专利高效转化。
新质生产力载体空间打造。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需求,各地在优化提升已有产业发展平台的基础之上,积极谋划和发展以各类产业园区为代表的产业载体空间,低空经济、合成生物、人工智能、商业航天、智能网联汽车、信息技术、科学城、科技城、科教城等成为发展的热点主题。结合各地产业发展形势及土地供给态势,新型载体空间打造广受关注。”工业上楼“被很多地区推进实施,上海奉贤的“垂直工厂”,注重职住平衡,打造同一地块中包含住宅、研发和办公的典型案例;无锡着力构建“特色园区+连片净地+工业上楼”的立体保障体系等。
招商引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招商引资行为促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招商奖补禁令”相继出台,以政府为主导的招商模式难以为继,各地积极探索,成立以“管委会+公司”全新运营模式的专业招商公司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在传统手段和策略的基础之上,场景招商、科技招商、基金招商等新型招商方式广受关注,也被各地积极探索实施并取得良好成效。
基金发展。国家及省市重视基金在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统筹推进各类基金发展的同时,着重强调创业投资的重要性,引导创业投资充分发挥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全国各地根据自身产业发展的需求,着力推动各类产业基金的设立,基金招商也在招商引资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稳中求进的基调下,寻求突破。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无论是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还是平台建设等很多领域,稳中求进是多地采取的总体基调,在此基础之上,探求发展契机寻求突破,“看准了加油干、看不准等等看”。
——积极进取的进程中,规避风险。“发展是硬道理”,尤其是在一些具备一定条件的地区,积极进取、奋勇争先。但“内卷”和“一哄而上”的情况,在某些领域依然存在,需要审慎思考,规避风险。
——发展新质生产力,任重道远。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应对新发展形势的根本之举、也是艰难之处,任重道远,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战略定力。
——科技创新推进,因地制宜。科技创新浪潮涌动,各地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区位特点、产业基础、科教资源、区域协同、财力支撑等),在科技创新的产业领域、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选择等方面统筹研判,因地制宜选方向,凝神聚力求突破。——产业培育发展,久久为功。推进优势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谋划,需要精细化地查漏补缺和长板锻造以增强比较优势,需要系统化分析研判、科学评估以选择未来方向,久久为功、玉琢于成。
2024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喜悦与忧虑同在;全新的2025年,咬定青山不放松,但愿守得云开见月明,期待无限风光在险峰。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