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12月9日举行的黄浦科创大会上,中央科创区最新整体空间功能提升方案首次发布。
瞄准未来国际顶尖科创集聚区,中央科创区将呈现融合多功能的创造街坊,打造服务顶级科学家的顶科未来塔,点亮浦江创新之眼,加速形成对于科创人群独具魅力的高体验都市中心科创空间,建设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创新街区。
东邻黄浦外滩金融集聚带,西接徐汇西岸金融城,区域面积约1.92平方公里,是上海中央活动区、黄浦江两岸提升能级活力的重要节点——去年,黄浦区宣布将在这里布局中央科创区。
根据发布的空间功能提升方案,打造面向全球的顶尖科创集聚区,将呈现六大亮点。一是打造黄浦基因的创造街坊。创造街坊将根据企业需求,融合文化、商业、休闲、科创、办公、居住等多种功能,为在此工作、生活、休闲的人群提供多彩空间。二是布局区域地标“顶科未来塔”,位于城市南北轴线与彩虹桥交会处。三是打造点亮浦江的创新之眼。在顶科未来塔南侧打造创新之眼,实现科创与文博的无界融合、互联互动。四是营造三区合一的非凡体验。以中央科创区牵手“文化博览区”与“最佳实践区”,通过世博会博物馆、当代艺术馆、工博馆、船舶馆等文博基因,和求新船厂、原南市发电厂、三山会馆等历史遗存,以“科创”融合“文博”,以“科技”演绎“城市最佳实践”,打造都市型科创引领区。五是为创新人群打造滨水居所。中央科创区将针对容纳科创人群的多元居住生态,打造未来科学人群的新生活基地、适合创新人群的多元滨水居所。六是擘画滨江景观的新画卷。滨江3.2公里岸线,通过卢浦大桥、南浦大桥桥下空间以及创新之眼区域景观,结合周边不同区段节点,处处成景。
顶科未来塔和创新之眼将是中央科创区未来两大地标。“顶科未来塔是一幢240米高建筑,内设顶级科学家人才公寓、高端商务酒店、会务中心和研发平台等复合功能,主要服务于顶级科学家的生活与办公。创新之眼位于世博彩虹桥与黄浦滨江之间。建筑以小体量为主,楼上是办公区域,楼下是开放的商业、共享空间。从滨江到彩虹桥,建筑层叠而上,非常壮观。”黄浦区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局门路768号是海军制造飞机处旧址,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为中央科创区科技会客厅,作为中央科创区科技企业交流、展示、合作的场所。明年已有至少50场活动排定在这里举行。
在大都市中心区域布局科创产业,是国际科创空间载体发展趋势。“从研究园模式到科技园模式,再到科学城模式,现已迈入‘以人才引导聚集’为特点的‘科创回归都市’新模式,国际上,出现了纽约哈德逊广场、伦敦科技城、日本虎之门之丘等标杆案例。中央科创区不仅享有建设国际顶尖科创集聚区的区位优势,还具有建设比肩世界科创集聚区的机遇条件。”黄浦区规划局局长张莉说。
专家也指出“科创回归都市”的两个底层逻辑:科技人员需要社交,很多灵感都是“脑袋碰脑袋”撞出来的;市场的规律就是“便捷创造价值”,在市中心能快速实现各类资源要素的组合,企业与人才的可触及性更高。
黄浦区顺势而为,亮出中央科创区这张牌。“未来的中央科创区希望以高品质的载体空间与功能配置,集聚顶尖的科创企业、科创人才。”黄浦区科委主任邬树纯告诉记者,中央科创区是核心区,以此向外辐射,黄浦要打造全域的“无界”创新街区。
当天,有四幢商务楼宇签约成为中央科创区产业特色载体,将聚焦垂域大模型创新、机器人产业、金融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打造特色基地、特色楼宇。黄浦区还发布了《黄浦区关于优化和加强投资促进工作 推动科技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旨在进一步提升区域原始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黄浦区建设金融科技集聚区行动方案》同时出炉,意在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上海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建设。两个新政策都诚意满满,其中《行动方案》提出,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成长性金融科技创新企业,最高给予1亿元补贴;支持各类创新主体承接国家、市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最高给予1亿元补贴。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