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硅谷

美国硅谷其实不是谷,从地域上看,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旧金山市和圣何塞市之间一块30英里长、10英里宽的狭长地带。此地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的一片海洋,为山海所环绕,这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谷,只是在人们想像中是一个“谷”,一个高科技之谷。硅谷地区集中了近万家大大小小的高科技公司,其中约60%是以信息为主的集研究开发和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实业公司,约40%是为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提供各种配套服务的第三产业公司,包括金融、风险投资公司等。

 

 硅谷这个词最早是由加利福尼亚企业家Ralph Vaerst创造的,但却是由Ralph Vaerst的朋友Don Hoefler在一系列关于电子新闻的标题中第一次使用的。1971年的1月11日开始被用于《每周商业》报纸电子新闻的一系列文章的题目──美国硅谷。之所以名字当中有一个“”字,是因为当地企业多数是从事加工制造高浓度硅的半导体行业和电脑工业。而“谷”则是从圣克拉拉谷中得到的。而当时的硅谷就是旧金山湾南端沿着101公路,从门罗公园帕拉托山景城桑尼维尔到硅谷的中心圣克拉拉,再经坎贝尔直达圣何赛的这条狭长地带。硅谷这一名称慢慢替代了此地最初的昵称果树林(Valley of Heart's Delight)。

 

 硅谷最初的形成原因很简单,它只是政府为了留住斯坦福内一地区的留学生,提高当地经济的一个政策没想到最后那个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成了科技聚集区,它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微电子技术高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其特点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依托,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并拥有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等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目前它已有大大小小电子工业公司达10000家以上。80年代后,生物、空间、海洋、通讯、能源材料等新兴技术的研究机构纷纷出现,该地区客观上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 

 

 硅谷是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更是美国信息产业人才的集中地,目前在硅谷,集结着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达100万以上,美国科学院院士在硅谷任职的就有近千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达30多人。硅谷是美国青年心驰神往的圣地,也是世界各国留学生的竞技场和淘金场。

 

一、硅谷的起源

 硅谷当地曾一直是美国海军一个工作站点,并且其航空研究基地也设于此,当海军把它大部分位于西海岸的工程项目转移到圣迭戈时,NASA接手了海军原来的工程项目,不过大部分的公司却留了下来,当新的公司又搬来之后,这个区域逐渐成为被航空航天企业聚积区。

 

 当时此地还没有民用高科技企业,虽然这里有很多好的大学,可是学生们毕业之后,他们却选择到东海岸去寻找工作机会。斯坦福大学教授弗雷德里克·特曼Frederick Terman)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他在学校里选择了一块很大的空地用于不动产的发展,并设立了一些方案来鼓励学生们在当地发展他们的“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事业。在Terman的指导下,他的两个学生威廉·休利特William Hewlett)和戴维·帕克特David Packard)在一间车库里凭着538美元建立了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一个跟NASA美国海军没有任何关系的高科技公司。这间车库现在已经成为了硅谷发展的一个见证,被加州政府公布为硅谷发源地而成为重要的景点。

 

 在1951年,特曼又有了一个更大的构想,那就是成立斯坦福研究园区,这是第一个位于大学附近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园区里一些较小的工业建筑以低租金租给一些小的科技公司,今日这些公司是重要的技术诞生地,可是在当时却并不为人所知。最开始的几年里只有几家公司安家于此,后来公司越来越多,他们不但应用大学最新的科技,同时又租用该校的土地,这些地租成为了斯坦福大学的经济来源,使斯坦福大学不断的兴旺发达。特曼在1950年代决定新的基础设施则应以“谷”为原则而建造。

 

 在这种氛围下,一个加利福尼亚威廉·肖克利搬到了这里。威廉的这次搬家可以称得上是半导体工业的里程碑。1953年由于与同事的分歧而离开贝尔实验室,离婚之后孤身一人回到他获得科学学士学位的加州理工学院,在1956年他又搬到了距他母亲很近的加利福尼亚山景城去建立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在这之前的时期,尚未成型的半导体工业主要集中在美国东部的波士顿纽约长岛地区。为了公司的发展,他特意从东部召来八位年青人,这其中就有诺宜斯摩尔。1957年,那八位优秀的年轻人集体跳槽,并在一位工业家谢尔曼·费尔柴尔德Sherman Fairchild)的资助下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由于诺宜斯发明了积体电路技术,可以将多个晶体管安放于一片单晶硅片上,使得仙童公司平步青云。而1965年摩尔总结了积体电路上面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翻一番的规律,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摩尔定律”。

 

 后来的几年,这种事情又不断的上演,脱离控制的工程师不断的建立新的公司。1967年初,斯波克、雷蒙德等人决定离开仙童公司,自创美国国家半导体(National Semiconductor),而1968年仙童公司行销经理桑德斯的出走,又使世界上出现了超微科技(AMD)这家公司。同年七月,诺宜斯、摩尔、葛洛夫又离开仙童成立了英特尔公司。1981年对仙童公司来说就是恶梦的开始。这一年,设在圣何赛的芯片厂发生有毒溶液的泄漏,于是公司不得不花费1200万美元来更换土壤和监测水质。从此公司开始走向下坡路,最终消声匿迹。但是人们不会忘记他在硅谷历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和对于开发单晶硅片的丰功伟绩,由仙童雇员所创建的公司在硅谷乃至全美国已超过百家。硅谷的众多创业人员及企业,就是在这种氛围和不断创新进取的状态下发展起来的。

 

二、硅谷从事世界一流的技术和产品

 一般认为,在硅谷的公司不论其大小,如果技术和产品水平不在世界上占前三位,就必然被淘汰出局。因此技术创新成为硅谷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也成为每个在硅谷工作的技术人员的追求目标。据一些投资银行风险投资公司统计分析,1998年硅谷开办的高科技公司赢家即高效益企业比一般性投资企业多一倍,输家即失败的企业则少三倍。还有一种说法:靠风险投资起步的创新型科技公司在二三年之后,基本形成一、三、三、三的局面,即:大获成功的企业占10%,这些企业往往一举上市成功,股票上升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经营额和知名度急剧上升,成为硅谷的明星。成功的企业占30%,这些企业可以盈利,有的可以通过上市或兼并实现公司资本的增值兑现,风险投资公司也可得到正常的回报。一般性的企业占30%,这些公司业绩平平,但风险投资尚可持平。失败企业占30%,这些企业亏损甚至颗粒无收,走向消亡,风险投资也赔了进去。在世界范围内高风险的科技创新企业中,硅谷这里的成功率是很高的。

 

 在硅谷,人员不超过50人的公司占科技公司的80%,约4800家左右,事业的成功及一旦成功后的巨大利益是硅谷科技人员的工作动力。在硅谷,三分之一的人每周工作41~50小时之间,即经常加班,有的每天工作10小时,十分之一的人每周工作超过51小时。在这里,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不是有人要你好好做,而是自己要想做得好。

 

三、硅谷的创新机制

 在硅谷,当创业者有了一项新科技成果,甚至仅仅有了一个新的Idea,想进行商业化的运作,最直接的办法是开办公司。这些创业者(Founder)会选择若干人组成一个班子,确立经营负责人(CEO)、技术负责人(CTO)等主要职务。之后,大体上有二种创业方式:一种是分二步走:确定每个创业者的股份比例,自筹少量资金注册公司,进行前期研究开发。到了一定阶段,需要进行较大的资金投入时,对公司进行评估作价,然后选择投资者,进行资产和资金的组合,办成规模更大的股份公司。另一种更为普遍的办法是一步到位的办法:首先对这个创业班子及赖以创业的技术成果,按其未来的价值进行量化,折合为若干创业股,班子里的每个成员,也要确定占股份额,并且要留出一定比例的额度给未来将加入公司的主要骨干。这就是说,创业者们一开始就明确了自己的智力投入在未来公司中将以股权形式得以回报,他们的命运从一开始就与公司的发展紧密相连。

 

 当创业股及其股份比例确定之后,就要吸引风险投资公司进行首期投资,设立公司。为规避风险,首期投资额一般以公司创立后一年左右时间内的资金需求量为依据而确定。这些资金股与非资金的形式的创业股组合时,双方要确立一个公司创立期的总股数,其中创业股一般占有30%到50%的股份比例。投资者与创业者通过法律程序兑现这些占股权的方式是不同的。在首期投资时,投资者用资金以双方商定的价格来购买总股数中的相应份额;而创业者同样也要以商定的另一种价格来购买总股数中的相应份额,即不是纯粹的无形股。一般情况下创业者的购股价格大大低于投资者,有的甚至只是象征性的,例如几个美分购买一股。但是,创业者的占股权必须在今后3~5年内逐步完成兑现,在这几年中不管公司的规模和价值发生什么变化,购股价格是不变的。这就是说,创业者们占股权的合法兑现要待以时日,这就是期权的概念。如果创业者中途跳槽,未兑现的期权股将被取消。

 

 随着公司的良性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及其他投资人将分批投入后续资金,直至公司上市。这种投资也是以购买股权的方式进行的,但每股价格将因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业绩而不同,例如会以几个美元购买一股。显然,每一次投资都会稀释创业者们的占股比例,但他们所拥有的股权总数不变,而每股价值却在快速增涨。对于陆续进入公司的骨干人员,公司将以确定的价格分配给予适当的期权额度,这个额度可能是创办时预留的,也可能是新增的。其价格仍将远远低于投资者。期权的兑现,同样要在几年内逐年完成,而其价格在这个年限内也是固定不变的。这种模式,更进一步地把创业者与公司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创业者们的收益回报,最根本的是取决于公司的收益和价值,公司的业绩是公司价值的体现。股权拥有者的收益回报一般通过两种方式得到兑现:一是红利,即从可分利润中得到相应份额的分红收益。但创新型的中小公司在创业初期往往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即使有了盈余,考虑到保存尽可能多的资金用于投入和流通,一般不会分红。二是出售股权,这是股东兑现股权收益的主要形式。股权的出售可通过被大公司收购或公司上市后在股市上交易而实现,而股权的出售价格,完全取决于公司已有的业绩和未来可以看得到的发展潜力,即公司本身的价值。公司经营失败股东将颗粒无收,而经营好的公司,其股权价格将增长十几倍、几十倍,这在硅谷并不少见。这就是说:创业者(包括投资者)的收益回报,完全取决于公司的发展,特别是公司创业者们自己的努力。在这种机制下,事业的成功和巨大的经济收益成为硅谷创业者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忘我工作的动力,其中的少数幸运者创造出了震惊世界的科技奇迹,主要靠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在一夜之间成为拥有巨大财产的富豪。

 

四、风险投资支撑了硅谷的发展

 在硅谷,高科技风险投资的一般模式是:经过审慎的项目论证,尤其是对合作伙伴的了解和评价之后,对创业公司投入首期资金从而拥有了公司的股权。之后,风险投资公司决不是静观其变,而要投入很大精力进行增值服务,以提高公司的价值。一年之后,将根据公司的发展和需求决定是否继续投入及投入多少第二期资金。这些资金,是根据当时公司的价值确定一个增值后的股价,以买股方式向公司注入的,因而投资者增加了对公司的控股权。几期投入之后,在适当时机促成公司上市,或者说服大公司收购兼并,然后出售大部分股权得到投资回报。

 

 大部分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主要不是靠自有资金,而是靠多种渠道募集,包括向金融机构融资,争取多种基金的投入,以及动员私人投资者的投资等等。这种风险投资公司实际上是风险投资的经营管理公司,它对真正的投资者有所承诺,它的盈余收益要与背后的投资者共同分享。在美国,银行不能从事投资控股业务。有些银行(如硅谷银行Silicon Bank)则要采取与风险投资公司的幕后联合,以打擦边球的方式,参与对高科技公司的创业投资,以获取比一般银行更高的利润。

 

 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不仅仅拥有金融、管理人才,还拥有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往往还聘请不少科技界和产业界的资深人士作为投资顾问。风险投资公司都设有科技和经济情报的收集、研究机构,定期对某个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动向作出投资和经营的决策参考意见。有的跨国投资公司(如总部在华尔街美林公司等)披露的研究报告,对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都会产生影响力。一般的风险投资公司,在论证某个项目的过程中,也会以有偿的方式借助于著名的投资公司或咨询公司,以保证决策的稳妥性。在这种情况下,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往往集中在某一、二个主营领域开展投资业务,以免陷入非专长的领域,造成投资失误。此外有些技术性措施,如小额分期投入,资金专项使用限制等,也是规避决策风险的有效办法。

 

 要降低投资风险,除了决策时需要谨慎之外,关键还是靠经营管理。是胜是败,事在人为,还要看努力的过程和最后的结果。硅谷风险投资公司认为,投资之后决不能听天由命,而是有很多事要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增值服务增值服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一些方面:

■帮助公司进行流动资金的融资运作;

■向公司推荐人才;

■为公司的经营进行咨询服务和指导,绩优公司经营经验的提供;

■风险投资公司所能控制的公司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官方、大学、研究机构、商务、法律等关系网的提供;

■公司上市或被收购的策划;

 

 在硅谷,风险投资公司一般都会有高于银行利率或高于一般投资项目的收益回报率。做得好的,平均盈利率会高出银行利率的许多倍。硅谷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业务的蓬勃发展,完全取决于它可能获得的高回报率,而这种回报能够兑现的关键是美国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所开放的第二板块股票市场和既规范又灵活的产权交易市场。设想有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等额投资了十个科技项目,其中只要有一个创业成功,资产增值十倍以上,并且通过市场运作使这些增值兑现为资金,那么其他九个即使全部落空,风险投资公司仍能收回其他全部投资。有出路才敢跨进去,这就是风险投资公司敢于承担投资风险的基本原则。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与科技创新公司同呼吸,共命运,对硅谷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这些公司同样是以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精英作为骨干,任人的智慧和才能在市场立足,推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风险投资公司本身就是知识经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服务型公司营造硅谷的发展环境

    硅谷的服务型企业伴随科技企业而产生,根据市场的发展而调整,数量庞大,门类齐全,大致归为以下几类:

1、金融服务类行业,如银行、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租赁公司、证券公司、产权交易市场、各种基金机构等;

2、中介服务类行业:如: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人才服务机构等;

3、商业服务类行业,如:公共交通、邮电、通讯、运输、情报信息服务、广告、装潢以及各种供应商、代理代销商等;

4、生活服务类行业,如:零售、餐饮、旅馆、医院、文化艺术、体育、旅游、休闲、家庭服务、环卫、修配等。

 

六、大学成为创业者的摇篮

 硅谷的起步和发展,得益于当地的大学特别是斯坦福、加大伯克利分校等重点大学。大家确实具有科技、信息、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一般对人才优势的理解,只是理解为大学有许多高层次的人才,是一个智力资源库,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出大量高科技成果,但斯坦福、加大伯克利分校等大学,不但鼓励科技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并且进一步实施了许多鼓励科技人员创立科技产业的政策。以斯坦福大学为例,这些政策主要有:

1、允许教师和研究人员每周有一天到公司兼职,从事开发和经营活动;

2、允许他们有1-2年的时间脱离岗位,到硅谷创办科技公司,或到公司兼职,学校保留其职位;

3、教师在学校获得的科技成果,由发明者本人负责向公司转移的,学校与其签署许可合同,所获得的知识产权收益,学校只提取10%~15%;

4、学校的应用性成果在1年之后仍未向企业转移的,发明者可自主向企业转移,学校一般不再收取收获回报。

  这些政策实施多年来,已经比较完备,并有专门机构(如知识产权办公室)来负责合同的签署和管理。这些措施一是可以大大提高科技人员的创业积极性,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二是保持了这些创业者们与学校的联系,可以不断地从学校这个科技源泉中吸收新的营养;三是这种创业过程对教师和科技人员来讲,也是一个开阔眼界和知识更新的过程,这对于他们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都是十分有益的。斯坦福的教授中,大部分都有硅谷公司的兼职,表面看来,学校从这种以人为纽带的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直接经济收益并不大,如斯坦福计算机学院,每年仅100多万美元。但是,一但创业成功,这些创业者们首先想到的还是以捐赠的方式回报学校,而且往往是十分慷慨大度的。当然这些鼓励政策,要以一套完备的教师工作量和工作业绩的考核办法作为基础。

 

七、硅谷著名的公司

Adobe

AMD

安捷伦

Altera

苹果公司

Applied Materials

BEA

Cadence Design Systems

Cisco Systems

DreamWorks

eBay

Ericsson

Electronic Arts

Facebook

Google

惠普

英特尔

Intuit

Juniper Networks

Maxtor

Mozilla

National Semiconductor

Network Appliance

NVIDIA

甲骨文公司

TiVo

Symantec

Synopsys

Varian Medical Systems

雅虎

 

八、硅谷著名的大学

硅谷大学 (Silicon Valley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圣塔克拉拉大学(Santa Clara University)

圣何塞州立大学(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卡内基梅隆大学西海岸校区(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West Coast Campus)

 

 

无网站
登录后可以发布资讯、查看祥尽信息等
我要发布
点击发布资讯
x
园区世界小程序二维码
园区世界小程序
园区世界公众号二维码
园区世界公众号